近期,由于WeWork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,WeWork已成众矢之的。不过抛开WeWork上市一波三折的新闻不说,橙办网小编重新审视联办行业发现:目前为大企业进行定制化空间,已经是越来越多的联办的新方向。
从服务中小微企业到转向给大企业定制总部,联合办公这是要翻回去重走老路吗?
还是说中小微企业的生意不够做了,要开始往大企业方向抢地盘了?
从“二房东”走向“大业主”,联合办公反噬传统写字楼生意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?
1、 跟风PoweredBywe
联办走老路?
“我觉得他们在做的事情有点像五大行,未来会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。”在WeWork宣布成立房地产基金ARK之后,一位从事企业办公选址行业的人士告诉我们。
戴德梁行的一位负责人则对我们表示,他倒并不认为他所在的代理行会和WeWork的ARK基金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,“我觉得ARK会成为我们代理行的一个买家,他们未来可以从我们手中买楼。”
2019年5月,WeWork宣布成立启动房地产投资基金ARK,ARK的初始总股本为29亿美元,专注于收购、开发和管理全球门户城市和高增长二级市场的房地产资产。
WeWork将在ARK自持或运营的地产项目中以“空间即服务”的模式服务会员公司。这里面就包括WeWork不断增多的大企业会员,在不久前发布的招股书中,大客户已占WeWork全球会员数量的40%。
除ARK外,WeWork在2017年就推出的另一项服务PoweredByWe同样引人关注.WeWork对这项业务的描述是:根据组织需求配置并在组织所在地部署的优质解决方案。简单理解,就是企业总部定制。
靠PoweredByWe这项业务,WeWork收入1000多万美金。换算成人民币也要近亿的营收,相当于一个小有规模的物业公司的体量。
WeWork的PoweredByWe到底在干什么?我们不妨从它在上海的第一个落地案例来瞧瞧。
上海的利丰广场二号楼项目,是WeWorkPoweredByWe第一个落地项目。项目原址本是冯氏集团的一处老旧厂房,WeWork按照企业需求将其重新设计和开发后,于2019年开业。
说起来都是总部定制,但与传统方式不同,PoweredByWe团队为企业做的事很多。
比如,PoweredByWe团队在此前的报道中提及,为了解客户需求,他们专程到香港了解利丰的历史与文化,参观工厂,与一线员工实地座谈,了解他们在日常办公中的使用需求。由于利丰主营业务是时装、面料采购,有仓储空间需求,为此PoweredByWe团队特别定制了全套物流系统。
除利丰广场外,WeWork定制化办公更多是将整层空间定制,而非整栋楼宇。
我们发现,在中小企业所在的某层中也有一些独立办公室被其他企业占据,其空间设置并无明显不同,只是在办公室玻璃贴上了公司logo。
“大客户会在装饰上做一些要求,但是我们依然不会做很大的改动,我们相信大客户是青睐WeWork的设计才选择我们的。”上述人士告诉我们,她最常见到的大客户改造方式除了logo外只有将墙打掉,使两间办公室合成一大间,其他的改造几乎没有。
引入大客户现已成为WeWork的常态。
来源:投中网